淘宝物流到货时长计算公式为:**物流到货时长 = 近30天支付(货到付款订单则为下单时间)至签收的总时长 / 支付且已签收订单笔数**。以下是具体解析:
**一、核心公式与统计规则**
1. **分子(总时长)**
- **定义**:从买家支付成功(或货到付款订单的下单时间)到订单签收成功的总时间累计,单位为小时或天。
- **关键点**:
- **签收成功**:以物流系统记录的签收时间为准(如自提柜签收时间为快递员放入自提柜并扫码的时间)。
- **多包裹订单**:若订单拆分为多个包裹发货,每个包裹独立计算签收时间,总时长为所有包裹签收时间的总和。
- **异常订单**:退款拦截后货物返件的订单、消费者拒收的订单不计入总时长。
2. **分母(应考核订单笔数)**
- **定义**:近30天内支付且已签收的订单总数,需满足以下条件:
- 非虚拟商品、服务类目、定制类目、预售订单(使用官方工具的分阶段预售)、O2O订单等不考核类目;
- 发货地和签收地均不在偏远地区(如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等)。
- **特殊情形**:
- **拆单发货**:一个订单拆分为多个包裹时,每个包裹视为独立订单计入分母。
- **不可抗力**:因自然灾害、疫情等报备成功的订单可剔除。
3. **统计周期**
- **时间范围**:前39天至前10天(例如3月31日的数据,统计2月20日~3月21日的订单)。
- **动态更新**:每日更新,随新订单加入实时变化。
---
### **二、得分规则与影响因素**
1. **得分档位**
- 淘宝根据物流到货时长数值和行业对比划定得分档位(如5分制)。
- **示例**:若行业均值为72小时,商家到货时长为60小时则得5分,80小时则可能得3分。
2. **数据修正**
- **小数位限制**:展示值可能四舍五入(如实际71.98小时显示为72.0小时),导致名义值与档位线一致但得分偏低。
- **异常订单剔除**:恶意订单、物流问题订单等经投诉成立后可剔除。
3. **不考核场景**
- 近30天无应考核订单时,得分为“-”且不参与总分计算。
- 若到货时长低于2分线(如行业底部水平),直接得0分。
---
### **三、优化策略**
#### **1. 缩短物流总时长**
- **提升发货速度**:
- 优化仓库管理,确保订单在支付后48小时内揽收;
- 使用电子面单和智能路由系统,减少人工操作延迟。
- **选择优质物流**:
- 与服务稳定、时效快的物流公司合作(如顺丰、京东物流);
- 针对偏远地区提前备货或选择专线物流。
#### **2. 降低分母风险(应考核订单)**
- **明确不考核类目**:
- 对虚拟商品、定制商品等设置“无需物流”,避免拉低得分。
- **处理异常订单**:
- 对不可抗力(如疫情、自然灾害)导致的延迟,通过【延迟报备中心】提交证明,剔除相关订单。
#### **3. 优化多包裹订单**
- **合并发货**:优先将同一笔订单的商品合并发货,减少拆单导致的多次考核;
- **分仓管理**:在不同区域设置前置仓,缩短跨区配送距离。
---
### **四、常见问题**
1. **为何物流公司已签收但未计入总时长?**
- 物流公司未在系统中上传“已签收”状态,需督促其规范操作。
2. **多包裹订单如何计算总时长?**
- 每个包裹独立考核,总时长为所有包裹签收时间的总和。例如:订单A拆分为包裹1(24小时签收)和包裹2(48小时签收),总时长为72小时。
3. **如何查看明细数据?**
- 在【客户之声-店铺考核-物流维度】中查看Top100订单明细及行业对比。
---
### **五、总结**
- **核心公式**:物流到货时长 = 支付至签收总时长 / 应考核订单笔数。
- **优化方向**:提升发货和物流效率、合理处理异常订单、减少拆单发货。
- **数据监控**:定期在【客户之声】中查看指标得分及明细,对标行业均值调整策略。
通过精准控制物流到货时长,可提升店铺物流评分、增强消费者体验,同时避免因低分导致的搜索排名下降和活动限制。